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国家非遗薪火相传,文化振兴滋润心田

2022

/ 12/19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晴空万里好风光,响应党的号召奔小康......”在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兴隆村“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的练功房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稚嫩但却有声有色的戏曲演唱声。走进屋内,只见二十余名十多岁的孩子们身穿传统戏服,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地排练着。这是兴隆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们在排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戏曲《老陈转变记》。

  “一勾勾”戏曲形成于清代中叶,是我国民间稀有剧种之一,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临邑一带,演出活动在临邑的兴隆、齐河的麦坡口、禹城的杨官营、夏津等地,是在流行的花鼓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发展的过程中曾受梆子戏的影响。据老艺人们说,“一勾勾”在古代叫“一股呕”,这个剧种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民国,后来逐渐被人们演变叫成了现在的“一勾勾”。该剧种长期流行于农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2006年4月7日,“一勾勾”地方剧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兴隆镇党委政府在“一勾勾”剧团发源地的兴隆街文化大院内成立了兴隆“一勾勾剧社”。上世纪70年代初,许多著名演员流落民间,老艺人大都已谢世,学习和演唱这一剧种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学的甚少,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危险。随着现代文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兴隆街文化大院和“一勾勾剧社”拆迁,“一勾勾”也丢失了传承发展的阵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更为了传承保护“一勾勾”这一国家非遗,兴隆镇大力支持协调,注册成立了“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在文化站三楼专门设立了“一勾勾”历史文化展厅,在兴隆福利院建设了高标准演艺大厅,为“一勾勾”重新建立了发展阵地。借助这众多的平台,“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与兴隆镇教育办公室合作,通过“一勾勾”进校园展演,鼓励老艺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寒暑假免费为小学生们培训学唱“一勾勾”等方式,老人带新人,积极培育后备力量,将“一勾勾”不断传承发展,使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万古长青。

  2022年,兴隆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对“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进行了重装升级,打造沉浸式体验模式,让更多的民众走进“一勾勾”,认识“一勾勾”,学唱“一勾勾”。2022年以来,“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已在临邑县镇村以及周边县市区开展巡回演出100余场次,“一勾勾”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越唱越响。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兴隆镇通过保护传承国家非遗‘一勾勾’,开展家风家训书画进万家,“四德”工程建设等文化惠民活动,以文化人,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兴隆镇党委书记许磊表示。

责任编辑:徐榕悦

相关推荐 换一换